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
崔建国
康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河北张家口076650
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效果评估。方法对2021年度(1~12月)康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基础治疗组(38例,采用氨氯地平)与协同干预组(38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管功能变化、血压昼夜节律参数,以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协同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协同干预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昼夜节律性指标均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可改善血管功能,并快速调节血压昼夜节律性,而此两联用药方案较之单一用药也不会增加药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倡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544.1
老年群体作为高血压易感人群,其风险升高的病生理学基础主要源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血管重构异常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等复合机制交互影响。
而老年人一旦发生高血压,受年龄因素影响,昼夜血压波动大,因此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较高,需积极采取治疗干预,控制病情发展[1-2]。氨氯地平即当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且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3]。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单一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时,缺乏预防心肌重构与减少水钠潴留的作用,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疗效[4]。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的降压药,
主要使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将其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单一治疗基础上的联合药物,不仅可经双途径降压,还可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肌,从而取得更佳疗效[5]。基于此,本文就此两联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性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纳入2021年度(1-12月)康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65-92岁,平均年龄78.89±8.26岁;高血压病史5-16年,平均病程11.05±2.43年)和协同干预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65-91岁,平均年龄79.06±8.11岁;高血压病史5-16年,平均病程11.02±2.41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满足可比性要求。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均为高血压[6]患者,年龄≥60岁;(2)既往无系统治疗史,且入组前已停药1周;(3)均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耐受;(4)经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通过。
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或关键脏器功能不全者;(2)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3)在研究过程中转至其他医疗机构或失联者。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组
此组患者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835;规格:按C2₀H25ClN2O5计2.5mg;使用剂量:每日1次,每次50mg)。
1.2.2协同干预组
此组患者予氨氯地平(与基础治疗组一致)+马来
表1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基础治疗组 | 38 | 10(26.32) | 20(52.63) | 8(21.05) | 30(78.95) |
协同干预组 | 38 | 9(23.68) | 28(73.68) | 1(2.63) | 37(97.37) |
x2 | - | - | - | 6.176 | |
P | - | - | - | 0.013 |
表2治疗前后的血管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 例数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 | 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基础治疗组 | 38 | 0.71±0.21 | 0.59±0.18* | 20.19±3.25 | 30.25±4.58* |
协同干预组 | 38 | 0.70±0.22 | 0.46±0.15* | 19.96±3.58 | 36.59±4.87* |
t | - | 0.203 | 3.420 | 0.293 | 5.846 |
P | - | 0.840 | 0.001 | 0.770 | <0.001 |
注:*表示与治疗前同组对比P<0.05。
表3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性指标对比(±s,n=38)
时间组别24h平均SBP24h平均DBP白天平均SBP白天平均DBP | |||||||
治疗前 | 基础治疗组 协同干预组 | 142.16±21.25 141.98±22.06 | 86.59±8.57 86.48±8.55 | 136.92±10.25 135.69±10.21 | 82.13±7.61 82.09±7.85 | ||
t-0.0360.0560.5240.023 | |||||||
P-0.9710.9550.6020.982 | |||||||
治疗后 | 基础治疗组 协同干预组 | 120.61±15.95* 101.55±10.26* | 76.51±6.92* 63.96±5.11* | 112.64±10.26* 102.51±7.95* | 75.61±5.22* 68.91±4.37* | ||
t-6.1958.9936.0606.067 | |||||||
P-<0.001<0.001<0.001<0.001 | |||||||
时间组别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血压层峰值 | |||||||
治疗前 | 基础治疗组 协同干预组 | 121.34±10.25 122.19±10.06 | 78.95±6.12 79.08±6.11 | 36.16±10.25 35.97±10.19 | |||
t-0.3650.0930.081 | |||||||
P-0.7160.9260.936 | |||||||
治疗后 | 基础治疗组 协同干预组 | 112.36±7.62* 98.79±5.21* | 70.13±4.31* 64.13±3.25* | 28.43±5.61* 23.56±3.52* | |||
t-9.0626.8524.533 | |||||||
P-<0.001<0.001<0.001 |
注:*表示与治疗前同组对比P<0.05。
表4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胃肠道不适 | 血钾水平降低 | 头昏头痛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 总发生率 |
基础治疗组 | 38 | 1(2.63) | 0(0.00) | 1(2.63) | 1(2.63) | 3(7.89) |
协同干预组 | 38 | 0(0.00) | 1(2.63) | 1(2.63) | 0(0.00) | 2(5.26) |
x2 | - | - | - | - | - | 0.214 |
P | - | - | - | - | - | 0.643 |
酸依那普利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577;规格:5mg;使用剂量:每日1次,每次10mg)。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8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血压值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血压维持在正常区间;③无效:未满足上述改善标准者。总有效率=(显著改善病例数+部分改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GEVoluson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
(3)采用AMABP1型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北京先锋众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standardbusinesspractice,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日间平均SBP、日间平均DBP、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血压层峰值(血压层峰值=晨起2h内平均DBP-夜间最低SBP)等昼夜节律性指标进行检测统计。
(4)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不适、血钾水平降低、头昏头痛症状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等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析
协同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分析,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功能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管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协同干预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详情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性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性指标均无对比差异(P>0.05),但治疗后,协同干预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指标均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详情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治疗组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分析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老年高血压人群常表现为显著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动脉弹性减退,这些病理改变可显著提升其罹患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并加速重要器官的结构性损伤[7]。因此,临床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血压参数的持续稳定调控,从而有效预防终末器官的进行性功能衰退。
氨氯地平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虽可通过扩张血管平滑肌取得显著降压效果,但单一应用时,缺乏老年高血压患者特有的心肌损伤改善效果,且无法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波动幅度大的改善效果,因此需在此基础上增加科学的联合药物[8]。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其药理机制是通过与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抑制此酶活性,从而发挥降压作用[9]。此外,随着对依那普利的深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还能够促进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Na+,并分泌Mg2+,所以服用依那普利后可以抑制这一过程,进而减少水钠潴留的情况发生,此作用机制可有效弥补氨氯地平单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时的应用局限(即减少水钠潴留的机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肌缺血,从而逆转心室肥厚,改善心肌重构),因此,将其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治疗基础上的联合药物具有积极作用[10]。且依那普利的生物利用度高,服用后,可快速被肠道吸收,再经尿液排出,使其作为联合药物时,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协同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而药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协同干预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昼夜节律性指标均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反应性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不仅能够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还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并可快速调节血压昼夜节律性,而此两联用药方案较之单一用药也不会增加药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倡导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群,王雪,冯艳宁.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208-211.
[2]陈冬冬.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1):48-51.
[3]陈飞.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58-59.
[4]孙志宏,杨原,闫竹琴.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12):34-37.
[5]李瑾,刘江峰,符赵鑫.不同种类美托洛尔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2):1377-1380.
[6]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3):209-220.
[7]林福才,刘艺芳.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2):2762-2764.
[8]邹春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5):93-96.
[9]陈宝桢,黎广宗,邓丽玉.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高血压合并肺心病患者肺损伤及心功能的干预效果[J].吉林医学,2022,43(7):1868-1870.
[10]李雪,王莉,陶婷.氨氯地平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并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2,35(6):1296-1298.
收稿日期:2025年04月08日
作者简介:崔建国(1979—),男,汉族,河北康保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