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T2DM患者对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

春花
2025-10-08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T2DM患者对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

春花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医院,内蒙古兴安盟0294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2例于2024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治疗,观察组则接受CSII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血糖浓度、胰岛素使用状况以及胰岛功能展开比较。结果在组间对比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糖浓度、胰岛素应用状况得到更为显著的改善,胰岛功能也更优且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更低。结论老年T2DM患者治疗中选择CSII方式,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应用情况,胰岛功能有所提升。

关键词:2型糖尿病;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低血糖;血糖水平;胰岛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7

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通常会有很多并发症,控制血糖对其来说很困难,对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出极高要求[1]。在糖尿病治疗范畴,以往的血糖管控策略涵盖口服降糖药搭配基础胰岛素共同使用以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这两种方案,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血糖,但低血糖风险不容忽视。低血糖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其生理机能衰退、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以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低血糖的危害更为显著。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通过基础胰岛素的持续输注以及在餐前追加相应剂量,实现血糖的精准控制,减少血糖波动[3]。理论上,该更接近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有望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但目前关于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T2DM患者对低血糖发生情况影响的研究仍存在争议且高质量临床证据[4]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老年T2DM患者治疗CSII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例老年T2DM患者,于2024年1月-202412月到本院就诊,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0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65:37,年龄64-88(65.71±1.17)周岁;体重指数介于18-26(22.17±1.02)kg/m2;病程2-14(8.07±1.08)个月。观察组男女比例67:35,

年龄64-89(65.74±1.19)周岁;病程2-15(8.11±1.16)个月;体重指数介于18-25(22.19±1.25)kg/m2。组间资料比较(P均>0.05)。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5]中相关共识;②年龄≥60周岁;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②已知对胰岛素过敏者;③交流存在障碍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MSII):将患者体重作为计算每日胰岛素用量依据,即0.3-.6U/(kg·d),随后将计算所得剂量按早餐30%、午餐20%、晚餐20%以及睡前30%的比例予以分配,早餐、午餐、晚餐前5min,采用NovoNordiskA/S生产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050097)进行皮下注射;睡前则使用甘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50051)进行皮下注射,每48h依据血糖监测的结果,对胰岛素的分配比例及剂量作出调整,直至血糖水平达标,此时便可停止调整。

观察组(CSII):治疗时选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借助韩国丹纳品牌的胰岛素泵开展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操作,将胰岛素泵针头植入患者腹部皮下组织,每日胰岛素泵剂量的计算规则与对照组一致,胰岛素的餐前总剂量和基础剂量按1:1的比例进行划分,将餐前总用量平均分成3份并分配至三餐前。血糖测量时间及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纳入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糖(血糖≤3.9mmol/L)、头痛眩晕。

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应用状况的评估:本研究全面涵盖每日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日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标准差等关键指标。血糖标准差的计算依据为每日凌晨2时、三餐前后(包括餐前及餐后2h)以及晚上22时共八次血糖测量值的平均数,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胰岛功能: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对患者实施胰岛功能检测,以淀粉餐或者标准的二两馒头餐当作刺激物,检测患者的空腹C肽、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C肽的水平。

1.4统计方法


SPSS26.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检验t;[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x2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不良反应

组间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2.2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应用情况

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在血糖水平控制及胰岛素应用方面均展现出更为优异的成效(P<0.05),见表2。

2.3胰岛功能

经比较,两组胰岛功能状况显示,观察组表现更为优异(P<0.05),见表3。

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101,%)

组别

低血糖

恶心呕吐

头痛眩晕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2.97)

4(3.96)

2(1.98)

9(8.91)

观察组

0(0.00)

1(0.99)

1(0.99)

2(1.98)

x2

-

-

-

4.711

P

-

-

-

0.030

表2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应用情况(n=101,±s)

组别

胰岛素日用量(U/d)

血糖达标时间(d)

血糖标准差(mmol/L)

日均血糖(mmol/L)

对照组

34.31±6.17

4.84±2.17

2.24±0.21

8.45±1.02

观察组

31.65±5.47

4.18±1.05

2.13±0.39

8.09±1.14

t

3.242

2.751

2.496

2.365

P

0.001

0.006

0.013

0.019

表3对比胰岛功能(n=101,±s)

组别治疗前FINS(μIU治疗/mL2周后治疗前2hINS(μIU/治mL2周后疗空前腹C肽(pm治疗ol/ml2周后

对照组8.27±2.0710.97±1.95a21.71±5.1223.67±6.02a0.39±0.140.68±0.15a

观察组8.25±2.1511.57±1.36a21.68±5.3721.74±5.37a0.38±0.150.73±0.19a

t0.0672.5360.0412.4040.4902.076

p0.9460.0120.9680.0170.6250.039

组别治疗 2前hC肽(pmo治l/疗ml2周后治疗前HOMA-β治疗2周后治疗前HOMA-I治R疗2周后

对照组0.84±0.271.47±0.21a51.27±11.6574.27±12.37a4.12±0.252.66±0.24a

观察组0.83±0.351.54±0.14a51.26±12.1478.37±11.85a4.14±0.352.57±0.21a

t0.2272.7870.0062.4050.4672.836

p0.8200.0060.9950.0170.6410.005

注:相比组内治疗前,aP均<0.05。


3讨论

3.1CSII治疗老年T2DM患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较于MSIICSII借助胰岛素泵,可实现胰岛素的持续微量输注,在血糖控制上展现出更为精准的效果,从而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6]。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有3例出现低血糖,而观察组为0例。产生该现象原因在于,胰岛素泵可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实时调整基础输注量,避免MSII中由于胰岛素剂量固定导致的血糖波动过大,降低低血糖风险。此外,CSII在减少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方面也表现出色,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98%,远低于对照组的8.91%(P<0.05)。分析原因在于CSII可更好地维持血糖稳定,减少因血糖大幅波动对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的刺激,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7]

3.2CSII治疗老年T2DM患者可改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使用情况

CSII治疗老年T2DM患者在血糖控制在该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至目标水平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8±1.05)d和(4.84±2.17d(P<0.05)。胰岛素泵能灵活调整胰岛素输注量,快速纠正高血糖状态,使血糖更快达标。同时,观察组胰岛素日用量更少,为(31.65±5.47)U/d,而对照组为(34.31±6.17)U/d(P<0.05)。分析原因在于,CSII能更精准地匹配患者胰岛素需求,避免胰岛素过量使用,减少胰岛素抵抗风险[8]。此外,观察组的日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更低,分别为(8.09±1.14)mmol/L和(2.13±0.39)mmol/L(P<0.05),提示CSII可有效平缓血糖波动,维持血糖平稳状态,在降低糖尿病长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延缓其恶化进程方面具有积极作用[9]

3.3CSII治疗老年T2DM患者可改善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恢复对T2DM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的FINS、空腹C肽、2hC肽、HOMA-β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提升,而2hINSHOMA-IR更低(P<0.05)。说明CSII能更好地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CSII给予胰岛β细胞充分的休养生息契机,助力其功能恢复,同时有效避免高血糖环境对胰岛β细胞产生损害,从而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10]

本研究聚焦老年T2DM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对比了CSIIMSII两种胰岛素注射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临床依据。同时,在研究指标上,不仅关注血糖控制和不良反应,还深入探讨对胰岛功能的影响,为评估治疗效果提供更全面的视角。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周期较短,仅2周难以观察到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长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样本量相对有限,仅纳入202例患者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后续研究可延长观察周期,扩大样本量,多中心开展研究,并综合考虑更多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研究。

综上所述,老年T2DM患者中,CSII治疗在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糖控制、优化胰岛素使用、促进胰岛功能恢复方面优于MSII,显示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君瑜,戴培基,刘丽翼.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毒性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抑制作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11):1265-1270.

[2]杨蓓,韩琳,王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的Meta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J].中国全科医,2023,26(15):1892-1901.

[3]李鹏,高杰清,吕秋影.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0,23(3):242-246.

[4]程亮,胡蕴,钟易.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2021,29(10):727-732.

[5]《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42(1):67-77.

[6]沈纪中,唐继发.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

,2024,29(2):171-176.

[7]朱伟宏,黄珂珂,张馨怡.利拉鲁肽序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肥胖T2DM疗效及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西部医学,2024,36(10):1456-1459,1464.

[8]何琏,季学磊,盛昭.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自我血糖监测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3):3108-3112.

[9]郝士丹,许颖,郝士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泵对T2DM患者HOMA-IRETFMD水平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12):2211-2214,2218.

[10]王婷,杨璐,胡凤蓉.短期胰岛素泵治疗老年T2DM对患者血清hs-CRPEL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7):843-846.


收稿日期:2025年04月10日

作者简介:春花(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人,本科,主治医师(中级),研究方向为普通内科。



阅读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