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 慧
仪征市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11400
摘要: 目的探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的 60 例患者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于 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1 月在本院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中的成员为接受常规护理的 30例患者,观察组中的成员为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 30 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果。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中有更多患者达到了更好的干预目标,组中患者拥有更高的 Barthel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更低的负性情绪评分, 同时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也较少(P<0.05)。结论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干预可以进一步提升干预的成效,让患者拥有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高的生活质量以及更放松、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也能避免让患者面临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
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因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让患者承担较多后遗症和较高死亡风险的常见疾病[1]。在出现SAH 后患者最突出的表现为在数分钟内或数秒内出现急性、剧烈头痛,除了头痛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表现,在病情稳定后患者会对发病的时间和情景有清楚的记忆[2-3]。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发病可能与患者进行了剧烈的活动、情绪波动过大、用力排便、咳嗽或大量饮酒等原因有关,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在安静状态发病[4]。在 SAH 发生后若是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干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5]。从目前的 SAH 治疗现状来看,虽然及时的手术治疗能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但同时患者在术后也面临着诸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如何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仍是临床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常规护理工作的开展重点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把我早期康复时机和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方面明显存在不足。而早期康复护理在立足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基于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多个方面的需求来为患者制定科学、合适的早期康复方案,以更好的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6]。而本研究也旨在深入的探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早
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以为临床优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 例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而被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区别(P>0.05)。
纳入标准: (1)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者; (2)未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3)病情稳定且自愿积极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 (1)凝血指标异常者; (2)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体征监测和病情观察。基于 SAH、麻醉和手术操作可能会对患者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考虑, 因而手术后还需要护理人员借助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以方便医生更准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以便能及时察觉出患者出现的异常,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为维持患者的病情稳定提供更多支持。(2)环境管理。环境对于患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因而护理人员需要监督清洁工做好病房和病区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的休息环境。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落实好对病室、病区的通风、温湿度调控、噪音控制以及光线调整等多种管控工作,
收稿日期:2025年04月02 日
作者简介:刘慧(1989—),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就职于仪征市人民医院,研究方向为脑外科护理。
以为患者营造更有利于其保持稳定情绪、平和心态以及放松身体的修养环境,改善其住院治疗的体验感。
(3)饮食和运动指导。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合理评估来指导患者适当的多摄入某些元素或控制某些元素的摄入。运动对于SAH 患者来讲是保持其关节灵活性、肌肉张力的重要方式, 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在术后尽早开始进行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正确、专业的运动指导, 以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不良情况。
观察组患者会在治疗后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内容如下:(1)状态监测。针对患者状态和各项指标的监测从患者入院便开始,如此护理人员便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患者的病况以及潜在的并发症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再基于评估后得出的结果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患者的状态, 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2)加强心理社会支持。SAH 患者和家属往往都会因为担忧病情和预后以及本身在认知方面的不足而感到恐惧、焦虑,尤其是患者的情绪更容易因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肢体功能障碍等不良情况的客观存在而出现不
良情绪。不良情绪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同时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治疗成果,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与患者的交流,并通过向患者展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获取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能将护理人员作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使其能在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中主动说出自己在情绪和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方便护理人员“对症下药”,采取更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来帮助患者调整好情绪和心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不仅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关心和鼓励,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中,让患者能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康复信心,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康复。(3)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在患者手术后的 3h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对患者情况的评估指导患者和家属通过按摩、捶打来进行轻微的被动运动,待患者的情况稍好转后便可以指导患者先进行健侧锻炼,再逐渐过度到患侧锻炼,锻炼时也要由上至下,先近后远,此时最适应的被动运动便是按摩,每日对肢体进行 2 次按摩,每次按摩的时间维持
表 1 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30) | 16(53.33) | 13(43.33) | 1(3.33) | 29(96.6.7) |
对照组(n=30) | 9(30.00) | 13(43.33) | 8(26.67) | 22(73.33) |
x2 值 | 4.560 | |||
P 值 | <0.05 |
表 2 两组患者的 Barthel 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比较(灭±s,分)
项目 | 时间 | 观察组(n=30) | 对照组(n=30) | t 值 | P 值 |
Barthel 评分 | 干预前 | 46.21±3.92 | 46.62±3.89 | 0.108 | >0.05 |
干预后 | 64.75±3.73 | 54.12±3.95 | 4.725 | <0.05 | |
SAS 评分 | 干预前 | 55.92±4.53 | 55.73±3.67 | 0.271 | >0.05 |
干预后 | 33.18±3.71 | 39.78±3.64 | 4.914 | <0.05 | |
SDS 评分 | 干预前 | 53.98±4.87 | 52.76±4.79 | 0.136 | >0.05 |
干预后 | 32.99±3.93 | 38.45±4.18 | 5.698 | <0.05 |
表 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灭±s,分)
项目 | 时间 | 观察组(n=30) | 对照组(n=30) | t 值 | P 值 |
生理功能 | 干预前 | 49.87±5.31 | 50.24±4.65 | 0.153 | >0.05 |
干预后 | 78.90±3.89 | 70.78±3.51 | 4.904 | <0.05 | |
精神功能 | 干预前 | 58.87±4.58 | 59.00±4.46 | 0.214 | >0.05 |
干预后 | 79.16±3.63 | 68.91±3.97 | 8.312 | <0.05 | |
社会功能 | 干预前 | 64.61±4.91 | 65.08±4.79 | 0.132 | >0.05 |
干预后 | 80.31±3.95 | 73.14±3.74 | 7.356 | <0.05 | |
整体健康 | 干预前 | 51.72±4.15 | 52.10±4.21 | 0.268 | >0.05 |
干预后 | 78.49±3.20 | 69.28±5.65 | 5.843 | <0.05 |
表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 头痛 | 压疮 | 感染 | 再次出血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n=30) | 1(3.33) | 0(0.00) | 0(0.00) | 0(0.00) | 1(3.33) |
对照组(n=30) | 3(10.00) | 1(3.33) | 1(3.33) | 2(6.67) | 7(23.33) |
x2 值 | 4.273 | ||||
P 值 | <0.05 |
在 20 分钟左右。随着患者康复进程的不断推进,护理人员也需要灵活的调整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 以帮助患者更快提高肢体活动能力。在患者手术后满 21 天时,护理人员便可以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有床旁站立、行走逐渐过程到平衡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从而不断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7]。除了要重点关注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训练外,护理人员也需要基于患者存在的后遗症,如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4)并发症预防。基于 SAH 的复杂性和带给患者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可以通过指导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体位;为患者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告知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和避免剧烈运动来预防再出血[8]。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血气分析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脑血管痉挛风险,一旦发现异常便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等。(5)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知识宣教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 SAH,掌握 SAH 发病原因、防控和急救措施以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健康知识宣教,来帮助患者提升健康意识、责任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的指标包括干预效果、生活自理能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拥有越强自理能力的 Barthel 指数)、心理状态(采用的量表为百分制 SAS、SDS 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拥有更轻松、健康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采用的评估工具为百分制SF-36 量表,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的越差)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5.0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效果比较
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收获了更好的干预效果(P <0.05),详见表 1。
2.2 Barthel 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拥有更高的 Barthel 评分和更低的负性情绪评分(P<0.05),详见表 2。
2.3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P< 0.05),详见表 3。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相比,观察组中只有较少一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P<0.05),详见表 4。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是指脑部病变血管破裂后流出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从而引发一系列异常表现。SAH 出现后患者往往会因为剧烈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出现而就诊。在患者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残疾甚至死亡。目前,针对SAH 的治疗以手术治疗的疗效最佳,但因为手术过程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加上手术风险以及SAH的复杂性,患者的手术效果、康复效果都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术后的并发症较多,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文旨在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相比,观察组中的患者收获了显著的护理成效,患者的Barthel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 SAS、SDS 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组中并未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患者(P<0.05)。这一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能帮助患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收获更高质量的生活以及更稳定的情绪状态和更低的并发症风险,在这些条件的加持下患者便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治疗和康复,从而为患者争取到更好的预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能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了解患者在生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再由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查阅到的最佳文献资料针对问题和风险为患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和个体化护理方案。如基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患者便能通过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维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张力,避免出现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不良情况;基于患者吞咽功能、胃肠功能为患者进行饮食搭配指导和营养补充方式选择来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患者因为能量和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不良情况;基于患者可能会出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考虑,护理人员便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脑部控温、体位合理安置、及时镇痛等措施来减少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风险[9-10]。第二,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关注到了患者在生理层面的需求, 同时也会考虑到患者患病后心态和社会支持发生的变化。护理人员会通过对患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的观察和了解,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以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让其能充分了解到康复护
理的必要性。同时,护理人员也会鼓励和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鼓励和支持,让其能调整好自身的情绪状态,产生更多对抗疾病的勇气和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这也是观察组患者的 SAS 和 SDS 评分更低的原因所在。
4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拥有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高的生活质量以及更放松、积极的情绪状态,也能避免让患者面临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莉,程琳琳,敖菁.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24,16(1):30-33.
[2]胡蓉 ,邓凯文 , 陈青.超早期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9):6.
[3]张英伟.早期康复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23,13(23):115-117.
[4]梁 自 贞 , 赖 海 燕 , 秦 丽 平 . 集 束 化 护 理 联 合 超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在 脑 出 血 患 者中 的 应 用 价 值 [J]. 蛇志,2023,35(3):371-375.
[5]蔡 新华 .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联 合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在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患 者中 的 应 用 效 果 [J]. 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3):2489-2492.
[6]姚佳.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
[7]李玉凤.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4):4.
[8]曹玉娟.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2023(4):62-64.
[9]张静,李欣,马琪.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2023(10):16-18.
[10]杨雪 , 郝 雅 静 .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对 脑 出 血 患 者 术 后 生 活 质 量 的 改 善 和 肢 体 功 能 恢 复 的 影 响 [J]. 康颐,2022(1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