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陈潮芝
2025-04-29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陈潮芝 1 朱智宇 2(通讯作者)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其病变范围主要为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临床治疗本病的手段较为局限,且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表现出了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也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特点。中医药可以根据患者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治法有中药口服、灌肠、艾灸、针刺等,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笔者对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研究作出综述,以期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03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发于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部位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炎症性肠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我国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上升至每 10 万人 1.45~2.0 例[2]。此外,有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程与癌变风险相关,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达 30 年以上时,其患结肠癌的风险将增高至 18%[3]。当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暂未明确,研究证实本病的发病机制可与遗传、环境等因素、肠道微环境改变、内分泌免疫反应等相[4]。因此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类、免疫抑制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控制炎症,但是其存在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由于本病还具有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疗效更为理想、安全可靠的替代治疗方案。中医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泄泻”“肠澼”等范畴,如《素问》中记载“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入五脏„„久为肠澼。”说明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肠,但与五脏关系密切。溃疡性结肠炎常属本虚标实,2021 年发布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诊疗共识中将本病分为8个证型,根据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大肠为主要病位,肝、脾、肾均能影响其发病,病理因素涉及湿、热、毒、瘀等[6]。近年来,中医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加快肠道黏膜修复,降低疾病复发率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7]。故笔者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阅读1
分享